疫情将无人配送的需求推向新高度,无人配送到底能送多远呢?未来发展方向又如何?也许政策方面就可见端倪,在4月13日出炉的《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中,“加速发展无接触配送”已经被列入12大聚焦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
《行动方案》提出,推动无人配送在零售、医疗、餐饮、酒店、制造等行业应用,支持冷链物流、限时速送、夜间配送等物流配送模式。鼓励物业与快递企业建立市场化协作机制,加快社区、园区、楼宇等区域布局智能储物柜、保温外卖柜、末端配送服务站和配送自提点,推进社区储物设施共享,保障“最后一公里”送达。重点发展无人机、无人车等无人驾驶运载工具,满足城市间、城市内、社区内流通配送需求。推广全时空响应物流,提供特殊时期和行业定制化物流配送方案,发展网络货运平台和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高效整合线下运力资源,提高智能化运营和调配能力,实现物流服务全天候、广覆盖。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张昊表示,疫情让更多的人们看到了很多在线经济新模式、新概念的应用场景,类似“无接触配送”这类有市场前景的,显然更有投资价值。他认为即便是在疫情结束后,这样的应用场景也不太会消失。
但是也有另一部分声音认为:疫情期间“无人配送”机器人的机会爆发,并不代表在疫情结束后能够继续高歌猛进。相反,疫情后这种爆发会回归冷静期。机器人成本居高不下仍是目前机器人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国家开展多种形式,以采购补贴、项目补贴等形式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单纯依靠企业自筹,会影响这个这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部分行业内人士认为,无人配送涉及到技术开发、产品应用、客户需求、应用成本、政策补贴等多方面的因素,它的广泛应用,还需要多方力量协同。
咨询热线
1750512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