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尹丽梅/童海华/北京报道
“近一两年,包括科技公司等各方势力纷纷入场造车,
此外,“电池荒”的出现还与当前动力电池产业优质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产能结构性失调的现状有关。从全球来看,目前行业内能够提供高端动力电池的只有LG、松下、宁德时代、三星SDI等为数不多的公司。
我国动力电池产业产能结构亦呈现结构失衡的现状。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我国共有动力电池相关企业1.8万家,2020年全年新注册企业5253家,同比增长66.1%。不过,这其中大多数都是小企业。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中,除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及二梯队企业保有优质产能外,其他动力电池企业产品质量不敢恭维。而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转向高端化,下游整车企业对优质产能需求增加,这导致了市场供需的不对称。整个产业需要进行产能优化,提高优质产能比例。”一位锂电池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恒大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周开鑫也在采访中告诉记者,电动车销量增长较快且呈现高端化趋势,这使得动力电池高端电芯产能不足。“动力电池的技术门槛相对来说较高,车企对自家使用的电芯要求一致性好、安全性高、稳定性强,这导致了部分头部电芯生产企业产能不足。随着技术工艺越来越成熟,头部企业产能稳定后,电池供应不足现象会逐步缓解和消失。”
不过,多位受访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动力电池生产规模的提升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个产业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能力,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等都需要逐步去提升,并不能“一口吃成个大胖子”,需要一定培育周期。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由色色的软件入口编辑。
咨询热线
17505120369